PET/CT檢查,能分別獲得解剖與功能成像兩者融合的全身橫斷面、矢狀面和冠狀面圖片,可直觀地評估疾病在全身的受累部位及程度。檢查結果較為準確,提高了對小病灶的診斷能力。
· 對腫瘤的早期發現、早期診斷有意義
· 腫瘤的良惡性鑒別診斷
· 對已確診惡性腫瘤人群進行分期診斷
· 為臨床醫生治療方案提供參考價值
· 對于腫瘤治療后療效的評估
案例:老年女性,檢查發現右肺下葉占位,性質不明,行PET/CT評估,右肺下葉背段軟組織腫塊,長徑約4.0cm,FDG明后攝取增高。
結論:本中心診斷為肺癌,經手術病理證實為非小細胞肺癌。
· 血管性疾病引起的功能改變有診斷價值,如煙霧病
· 對老年性癡呆和帕金森病有診斷價值
案例:老年女性,檢查發現縱隔占位。PET/CT提示右胸腔脊柱旁巨大囊實性占位伴實性區FDG攝取增高,相鄰肋骨溶骨性骨質破壞。
結論:考慮神經源性腫瘤可能大,病理診斷富于細胞神經鞘瘤。
· 在大動脈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方面,PET/CT會給我們提供很有價值的幫助,并有助于排除其他腫瘤性疾病
案例:老年男性,因出現兩側肋骨區疼痛就診,伴低熱及夜間盜汗,外院胸部CT檢查提示椎體多發骨質破壞,血化驗:血沉、C-反應蛋白指標升高,要求進一步檢查。PET/CT檢查提示T7、T8椎體及附件、相鄰右側肋骨骨質破壞,椎旁軟組織增厚。
結論:考慮結核可能大。病理診斷為椎體骨結核。
手術、放療、化療等某種治療后,通過PET/CT檢查可以確定腫瘤是否有變化、腫瘤細胞的活躍性是否降低、全身有無擴散,可以判斷出之前的治療效果。
案例:青年男性,因發熱伴脾腫大1個月,來本中心行PET/CT檢查,發現脾臟明顯腫大、肝門區淋巴結腫大及全身骨髓腔廣泛攝取,
均伴FDG明顯高攝取。
結論:診斷為淋巴瘤。后臨床確診為彌漫大B細胞性淋巴瘤。
治療前:
治療后:
聲明:文中案例為全景所有,不得下載,盜用必究